第1篇:电影满江红观后感
说到《满江红》的作者,大家可能都不陌生。没错,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岳飞。说到岳飞,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背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和他万夫莫敌的气概。可有谁能知道,如此风光的英雄儿时却有一段辛酸的流浪史。
岳飞出生于一家富户,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的家庭在村里很有威望,他们也很受到老百姓的爱戴。然而,命运却给他开了一场天大的玩笑。出生三天后,一场黄河水冲垮了他的家园。多亏了好心人的相助,才让他和母亲幸免于难,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岳飞却并没有因为家庭的变故而萎靡不振,反而更加努力勤奋。家里没有钱买纸和笔,母亲便用小木棍在沙子上写字,手把手的教他学习。寒来暑往,岳飞练就了一手龙飞凤舞的书法。他的努力也打动了好心人,于是好心人经常给他送书。不到一年,《论语》和《春秋左氏传》已经粗通精义,最喜欢的《孙子兵法》也能领略其中要旨了,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岳飞身上的吃苦耐劳,不拘小节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正是因为这些困难,才让我们意志磨练得更加坚定。只要一步一步的朝着正确的道路迈去,胜利的曙光就在离我们的一米之外。
第2篇:满江红电影观后感
一部带着张艺谋钢戳的电影,在视听语言、历史寓言以及对自己的反刍上都属于张艺谋的偏好。影片依旧充满男性气质,但次次反杀、刀刀入骨的狠劲却没有落脚点,前期缺少对家国仇恨的提及,像拳拳打到了棉花上。影片整体而言选择了一个好的故事,但并没有进行好的演绎,在高密集台词与快节奏情节的剧本要求下演员之间竟然出现了彼此接不住戏的情况。
故事结构的精巧构思大于故事内容的深度发掘,宣发时打出“反转”的标签更有了制造叙事陷阱的嫌疑,封闭的戏剧空间内太多了碎片结构,过多的插科打诨更进一步消解了故事的完整性。靠突转推动情节发展的套层结构中结局能否兜住底显得尤为重要,可在我看来“替身文学”与“人海战术”用得并不成功,替身秦桧作为最后的反转实在不太高明,把《影》挪用过来有了种绞尽脑汁讨好观众的感觉;“人海战术”士兵齐颂《满江红》也是一种情绪陷阱,抛开《满江红》真正创作者的历史争议不谈,“颂诗”仪式的落脚点不在《满江红》本身而在情绪渲染,诱导观众为*的情绪买单。出于对“张艺谋”的标签选择、“岳家军故事”的熟悉以及《满江红》这首词的喜爱,我主观意识很强地挑出了很多问题,这是带有心理预设的,所以评价和看法都很个人。但有一点,“岳家军”的故事可以起于“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悲切,但不应忽略或消解“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历史落日,关于岳飞的故事可以起于《满江红》但绝不止于《满江红》。 拍摄场景选在了山西大院,整个电影的基调带有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压抑。清晨初见天光时,阳光透过大院在高高的围墙与交错的长廊形成“阴阳”光效,光与阴影的对立贯穿全片主要布光思路,同时还有灯笼、反射板等人工光源形成聚焦光。但整体色调偏暗,同时色彩对比度高,人物打光上多用聚焦光源,画面布置整体类似戏剧舞台,一方面是导演风格特征的延续,为影片前部分奠定悬疑压抑的基调;另一方面也是为冲突集中的戏剧式剧情结构服务。影片结尾(四个时辰之后),烈日当空,大院也暴露在黄色的阳光之下,配合着故事内容的抽丝剥茧,光影和故事都逐渐走向“敞亮”。影片的场面调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院的长廊结构,摄影机跟随人物在大院中穿行,制造紧张气氛的同时利用人物在长廊上疾步行走配以快节奏的豫剧片段形成类似于戏剧表演的章节设置。 张艺谋的`“人海战术”屡试不爽,其本质是一种*仪式般的情绪渲染,情动转向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配乐起到了关键作用,无论是器乐配乐还是豫剧唱段都是为情绪服务而非为剧情服务,这是观影时让我觉得不舒服的地方。像是创作者明知道卖弄情绪的低劣之处,但更知道大多数人在集体观影的情况下,在声光电沉浸浸染的诱导中依然乐于为*情绪买单一样,明知故犯,将错就错,制造情绪陷阱而忽视故事内容本身。
在我看来,“反转”只是一种叙事技巧,所谓技巧其本质是创作者讲述故事的诡计,像个利用反预设而编造的大体量脑筋急转弯,而诡计的效能性很低,迟早有一天观众会厌倦不高明的“反转”诡计。“反转”对故事的完整性来说是种解构,情节碎片化的拼接。归根结底这种创作现象是“短平快”审美下市场选择的产物,但是整个业态自觉接受这种碎片化是种危险的趋势,这将意味着由完整接受能力丧失到完整创作能力丧失。
第3篇:电影《满江红》观后感
每年春节档电影话题热度都很高,今年最火的应该是《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在假期快结束之时,我带女儿走进影院,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满江红》。
《满江红》是首家喻户晓的宋词,词的内容慷慨激昂、壮怀激烈,词作者岳飞是忠臣良将的*代表,这更显词意恳切、气度不凡,诵读时让人血脉偾张。
以《满江红》为题拍电影自然绕不开岳元帅精忠报国的故事,风格应该也如词一般。可当看到沈腾、岳云鹏等一众喜剧演员出场时,我感到有些意外,觉得不太严肃,与主题不搭。意外还来自于电影场景,全剧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大宅院,既没有恢宏悲壮的战场,也没有精致华丽的舞美。看到一半的时候,我都奇怪这部电影的票房居然高于同期上映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全剧看完,我再次意外了,电影确实值得一看,确实可以与“小破球”一较高下。
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最大特点——意外不断,到剧终都充满悬疑和反转。
南宋绍兴年间,岳飞死后四年,秦桧率兵与金国会谈。会谈前夜,金国使者却死在宰相驻地,随身携带的密信神秘失踪,故事就此展开。
刚开始我们以为剧情主要是缉拿凶手,结果却是以一个效用兵张大(沈腾演)为核心的秘密组织,为了拿到密信,公布秦桧的通敌罪证。很快剧情就反转成拿密信是为了引出秦桧,杀掉奸臣。剧情又反转了,引出秦桧竟是为了逼他说出只有他才知道的岳飞遗言。在看似张大们成功了的时候,其实是陷入了秦桧的阴谋,在看似秦桧阴谋得逞时,其实又是张大设的更大的局。
最终秦桧*当众背出《满江红》,但他不仅没有怯懦和不情愿,反而声音高亢、眼含热泪,一副真情流露的样子,诵读完回到屋内就自杀了。当我疑惑不解时,剧情又反转了,那其实只是一个想做回自己的替身。真是计中计、局中局!!!但这仅是电影的一条主线,一小部分的剧情,其他诸如此类的悬疑反转贯穿始终,全程“烧脑”无尿点。
电影另一个定位是喜剧,当这些观众喜闻乐见的喜剧演员一出场,就定下了这个基调,只是看后让人笑着带泪。因为张大与瑶琴一颗樱桃的浪漫爱情,因为刘喜与桃丫头一个镯子的父女亲情,也因为张大与丁三旺、刘喜们一个共同理想的兄弟战友情。
当张大受刑时露出背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我们看到了电影的真正主题——小人物的家国情怀,最后全军复诵《满江红》的场景把剧情推向了高潮,“高燃”程度丝毫不逊岳武穆率军冲锋陷阵。
走出电影院,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满江红》这首词我在读军校时就记在了本子上,时常诵读以此激励自己,回家路上我给女儿背诵了一遍,解释了写作背景和词意。然而,我又想到有人对该词和岳飞提出的种种质疑,着实有些意难平。
比如,有人就说南宋政权偏安江南,岳飞出师北伐最远也就到中原地区,因此不存在“踏破贺兰山缺”。虽有专家指出在宋朝河北磁县也有叫贺兰山的地方,并以此来反驳质疑者,但我更认同“踏破贺兰山缺”是一种象征意义。贺兰山自古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天堂,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踏破贺兰山缺”表达了岳飞希望收复国土,并像卫青、霍去病一样千里击敌,捍卫大宋*。
还有认为不宜让孩子背记《满江红》的,原因竟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太过血腥。听到这种说法都快无语了,诵读这句时只会觉得豪情万仗,何曾想到吃人肉喝人血,中华儿女缺的不正是这种血性胆气吗?我倒是建议该词要列入中学课文,作为学生必学必背的古诗词。
可惜的.是,岳飞的《满江红》并未进入课文,连岳飞的故事也只能在历史教材看到,“专家”说不利于当下民族大团结的气氛。照这种说法,秦皇汉武也是不能宣扬的,誓死不降元廷的文天祥就更不肖说了,还有中华民族的精神像征——长城,那也是抗击北方民族的产物,这都怎么去解读?宣扬这些民族英雄,北方的同志会感到被冒犯吗?但南方在古代也是蛮夷呀,这样算下来,只有河南的同志可以自称炎黄子孙了。
也许是我的站位不高吧,没能很好理解其中深意。但是一些妄议岳飞不懂政治、情商不高,并试图为秦桧洗白的言论,就让人彻底愤怒了。
持这些观点的,无非是说岳飞只想着“收拾旧山河”,迎回“二圣”(被金国掳走的宋徽宗和宋钦宗),完全不顾宋高宗赵构的想法;还有就是他曾上书宋高宗,建议早立太子,犯了外臣干涉皇家内事的大忌等等说辞。不管何时,都有不少趋炎附势之徒,唯上不唯实,为了一己私利一味逢迎上意。所以这些说法正中他们下怀,讲起来津津有味,听起来连连点头。
然而岳飞刚正不阿,从民族大义出发去考虑问题,一心为公,而不刻意揣度上级喜恶,这不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脊梁吗?失去这种坚挺脊梁,中华民族何以傲立寰宇?
那些为秦桧洗白的,则是说秦桧并非软骨头,他年轻时也力主抗金,身居高位而求和是迫于宋高宗的压力,也是立足国家实际考量,和谈才是当时的最佳方案等等。
但软骨头就是软骨头,奸佞就是奸佞,不管怎样开脱都无法把他们从历史耻辱柱上放下来。连秦桧的后人都说:“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那些想让秦桧夫妇站起来,不再跪于岳王墓前的人是怎么想的呢?估计是跟秦桧之流共情吧。
听说看了电影后,很多人专程去杭州西湖旁的岳王墓,祭奠岳武穆,唾骂秦贼子。我想更多人应该会就此熟知《满江红》,再次诵读《满江红》吧。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第4篇:《满江红》电影观后感
《满江红》虚构了岳飞被害后发生的故事。岳家军士兵利用宋金议和事件精心设局,最终迫使秦桧在全军士兵口中背诵《满江红》,让岳飞的忠肝义胆传遍天下,将奸臣永远钉在耻辱柱上。影片的结尾将复仇剧上升为民族大义和国家情怀,与永恒名作《满江红》相呼应,准确点燃了观众的情感。
电影总共2小时40分钟,但我觉得前面的2个半小时是为了最后10分钟的煽动而做的。看完整部电影后,我觉得自己(包括现场观众)对电影所期待的那种感动。
毫无疑问,岳飞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民族英雄,他真的是一个从肉体到心灵征服金人的汉族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最可敬的人物之一。他抵御侵略、自强不息、忠于祖国的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孙中山先生说,岳飞魂是民族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
同时,不可否认时代不同了。纵观当今南宋时代的历史,真正惩罚岳飞的是宋朝的高祖赵构。岳飞一直喊着“恭迎徽钦和圣还朝”,这不是要废掉赵构的皇位吗?秦桧只是一条走狗,主谋是赵构,但秦桧痛恨皇帝通晓黄金,于是整个电影就进行了。把皇帝腐败无能、治国失败的原因推给大臣(有时像杨玉环这样的女人),是没有道理的封建御用文人的写法。
很遗憾,电影《满江红》似乎形式比内容更大。过于翻转的剧本,莫名其妙的光盘间谍有自豪的技能。剧中人物的多次变脸,就像是为了把你烧大脑而烧大脑,让人意外,让人意外。此外,追求“一镜之底”也没什么意义,场景单调枯燥,整体弥漫着一股阴鸻的气息。
作为国师的张艺谋可能已经习惯了奥运会开幕式那种宏大的叙事风格。过于在意形式上的东西,反而内容太浅,最后的形式也会崩溃。这在他以前的电影《英雄》中得到了证实。
第5篇:电影满江红观后感
昨日观看了张艺谋导演执导的爱国主义影片《满江红》,这也是春节期间我认为和家人在一起做的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我认为这是一部值得大家走进电影院观看的电影,尤其是因为它传达的是爱国主义情怀,传递出的英雄精神,它让我们从电影的细节和人物中感受到了英雄精神的价值和力量,感受到了英雄的不曾消失,他永远都能镌刻在爱戴他敬仰他的人的行为和行动中,让他们始终不会迷路,始终保持着无尚的气节和节操,让他们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况中都知道如何做出舍得,如何做出牺牲,如何捍卫该捍卫的人,这就是英雄所带给这个社会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英雄为什么过了几千几百年都能不能让人忘却的原因。
就如影片中所言的事件,虽然英雄岳飞被奸人所害,但他精忠报国的精神始终激励和激发着诸如张大一般只是他兵营中的一个小兵的后人,让他们在他坚守的精忠报国的精神鼓舞下,捍卫着自己应该捍卫的英雄,捍卫着英雄所捍卫的事业,抵御着那些为非作歹的入侵者和卖国贼,虽然有着为此的牺牲,有着惨烈的舍弃,但他们始终如一的坚定着自己的信仰和精神,始终如一的为精神和正义而战,所以值得我们从中深刻的感悟,值得我们从优渥的环境中有着该有的那股爱国情怀和爱国心。
观看电影《满江红》真的会让我们深刻的感悟一把,精神就是永远的财富,英雄就是民族最大的底气。
第6篇:《满江红》电影观后感
昨天下午一家人去看电影《满江红》,由张艺谋执导,沈腾,雷佳音,张译,易烊千玺等主演的一部春节档电影。
故事发生在南宋绍兴年间,岳飞死后,宰相秦桧率兵与金国会谈。会谈前夜,金国使者死在宰相驻地,所携密信也不翼而飞。秦桧命令小兵张大与亲兵营副统领孙均在一个时辰内找到凶手。
电影一开场,就给人一种悬疑,计谋,但有喜剧元素杂糅。首先是小兵张大(沈腾)被抓,演员把那种夹缝中生存的不易,刻画的惟妙惟肖,以至后来的在一个时辰内查到凶手的迷雾重重中的尔虞我诈,水与火,忠与孝,生与死演绎的淋漓尽致。
还有一些小人物的出现,都是烘托氛围。小兵张大和孙均查凶手的过程局中局,计中计,迷中迷…
满腔热血的小兵张大,背上刺的精忠报国四个醒目大字,抵达每个人的心灵深处…还有孙均的成长,都让人感觉壮志满怀。衬托出永世传颂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所在。
小兵张大触碰到孙均内心深处的柔软,你最怕别人说你是“秦桧的走狗”。秦桧何不是高宗的'走狗呢?又何不是高宗的替罪羊呢?
细节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最后的一幕让人震撼。那就是孙均挟持“秦桧”读《满江红》,让全军士兵们复诵的场面,壮观,更是对家国情怀最好的诠释。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让人感到豪气在胸,壮志满怀。
第7篇:电影《满江红》观后感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提起《满江红》,人们想到的就是岳飞慷慨激昂的《满江红》这首词。
而电影《满江红》也不同于张艺谋以往的作品,但又时不时地闪现着张艺谋的影子。
影片宣传的是喜剧与悬疑,是为了迎合春节期间人们观影的心理需求。说它是喜剧,是因为主演自带的`幽默标签,以及台词中在意想不到处蹦出的小幽默。悬疑自不用多说,剧情总是在出乎意料中充满一个个反转。影片节奏快而紧凑,但又如流水般轻松舒畅。
最重要的,是在喜剧和悬疑的外表下,张艺谋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演绎出了恢弘的爱国主义家国情怀。
因为是一部贺岁电影,自然摆脱不了对历史的改编和杜撰。《满江红》这首词其实并不是岳飞写于狱中,而是在征战中所写,岳飞在狱中留下的是“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字。
剧情扑朔迷离,计中有计,局中有局,一环紧扣一环。由小幽默、悬疑、反转、再反转,顺其自然地逐渐演化为家国情怀,剧情也一次次得到升华,最后在宋军全体复诵《满江红》中达到高潮。
虽然《满江红》的写作背景因剧情需要而被杜撰,好在这种“浪漫”的手法并没有颠覆历史,被这首词的“壮怀激烈”感化而自绝的,是秦桧的替身。电影中没有杀掉真正的秦桧,虽然不合人情,但也是尊重了真实的历史。其实这也是我刚开始感到纳闷的一个地方,为什么“秦桧”在复诵《满江红》时,会变得越来越慷慨激昂。知道了这是一个内心的良知被激活的秦桧的替身时,我就一切都明白了。
剧中有个细节,结尾处桃丫头跟随宋朝大军集体背诵岳飞的《满江红》时,桃丫头站在一头石狮子后面,轻轻地拍着石狮子的脑袋,看似无意,实则寓意着睡狮醒来,预示着未来。
整部电影就是寻找当年岳飞的狱中遗言,因秦桧替身和全体宋军的复诵,世上有了《满江红》。
虽然这段历史的细节是杜撰的,但整个剧情却看得人热血沸腾。
电影的配乐也很有意思,现代摇滚版的豫剧唱腔和唱词,很能抓住人心,跟剧情配合起来也显得很贴切。
看了这部电影,还学会了一首词《一剪梅·舟过吴江》作者是南宋词人蒋捷,他也正是因为这首词,而被人称为“樱桃进士”。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第8篇:看电影满江红观后感
“燃尽卑微的我,无声轻轻坠落”小人物的悲喜在这部电影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世人皆说“商女不知亡国恨”歌妓瑶琴在计划进行不顺之际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杀人不眨眼善于玩弄人心的何立最终还是人心未泯;在后厨刘喜虽还未与桃丫头相认,但眼中的溢出的父爱却怎么也藏不住……
乱世之中,人们自身难保,张大和瑶琴的爱情却令我动容,张大从桃丫头要来的樱桃也算了了瑶琴的心愿,“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算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了吧。
电影反复将观众的情绪在大喜和大悲中互换,张大被灌醋时的痛苦挣扎时的悲愤和后背露出“精忠报国”时的惊讶。以及孙均这个中心人物为了保住张大心爱之人尊严,亦是因为被张大作为岳家军的赤胆忠心而动容!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世人都知道了满江红的存在!
秦桧也死于孙均手下…
之后的反转更是让人意想不到,被杀掉的秦桧也只是替身而已,但是世人皆知《满江红》,这已足够杀秦桧千千万万遍了。在影片的最后,桃丫头的出场及口中的满江红也不禁让我对何立这个角色有了十分大的改观。
并且一波三折的剧情,穿过走廊时的豫剧和每个人的各怀心思使剧情又变的像喜剧。它没有抛弃喜剧的笑点引得人开怀大笑,也没有摒弃电影的内核唤醒我们的家国情怀。
第9篇:电影《满江红》观后感
看完《满江红》这部电影,我的心里五味杂尘,感触至深,心底仿佛有洪波翻涌,心情久久不能宁静。
起初,小兵张大为逃一死,被“卷入”了一场天大的阴谋之中,同孙均一起寻找那秦桧通金卖国的铁证——金人密信。后来,随着剧情发展,真相终于浮出水面:这一切,都是张大设下的局中局,身为岳家军的他,要为岳将军报仇!但真相远没有如此简单,张大设下的局,竟然都被秦桧知晓,反设下一个圈套置张大于死地!最后,所有人都英勇牺牲,其最终目的,竟也不是为岳飞报仇,而是让岳飞死前留下的'那首《满江红》得以流传于世!
《满江红》的场景堪称一绝,设计之精妙,让人赞不绝口。整个故事穿梭于一座深宫之内,有着无数条蜿蜒曲折的小巷和众多小院,从上鸟瞰,如同一座大迷宫,让人眼花缭乱。电影的剧情也如场景一般,一波三折,出人意料,意蕴深刻。那灰白的宫墙给人以阴森凄惨的感觉,代表了无数阴暗腐朽,不见天日的阴谋。电影的结局,孙均策马扬鞭,向着远方奔去,前途虽未卜,却有万道金光铺垫!这也象征着真相的水落石出,那些阴谋终于被正义之光所消灭,英雄的冤情终于得到昭雪!“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终归会降临!”
这部电影有三个情节让我感触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