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品17篇

时间:2024-05-31 07:01:50 投诉 下载本文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品17篇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 1

考点1: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考核要求:

〔 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知道确定事件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关系;

〔 2〕能区分简单生活事件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考点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件的概率

考核要求:

〔 1〕知道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能判断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事件的大小并排出大小顺序;

〔 2〕知道概率的含义和表示符号,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率和随机事件概率的取值范围;

〔3〕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大数次试验所得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

〔1〕在给可能性的大小排序前可先用〝一定发生〞、〝很有可能发生〞、 〝可能发生〞、〝不太可能发生〞、〝一定不会发生〞等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 2〕事件的概率是确定的常数,而概率是不确定的,可是近似值,与试验的次数的多少有关,只有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才能更精确。

考点3:等可能试验中事件的概率问题及概率计算

考核要求

〔1〕理解等可能试验的概念,会用等可能试验中事件概率计算公式来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会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会用区域面积之比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3〕形成对概率的初步认识,了解机会与风险、规那么公平性与决策合理性等简单概率问题。

〔1〕计算前要先确定是否为可能事件;

〔2〕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过程中要将所有等可能情况考虑完整。

考点4:数据整理与统计图表

考核要求:

〔1〕知道数据整理分析的意义,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这两种收集数据的方法及其区别;

〔2〕结合有关代数、几何的内容,掌握用折线图、扇形图、条形图等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通过图表获取有关信息。

考点5:统计的含义

考核要求:

〔1〕知道统计的意义和一般研究过程;

〔2〕认识个体、总体和样本的区别,了解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

考点6: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

考核要求:

〔1〕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注意:在计算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时要防止数据漏抄、重抄、错抄等错误现象,提高运算准确率。

考点7: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

考核要求:

〔 1〕知道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 2〕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并能用于解决简单的统计问题。

〔1〕当一组数据中出现极值时,中位数比平均数更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求中位数之前必须先将数据排序。

考点8:频数、频率的意义,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考核要求:

〔 1〕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掌握频数、频率和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2〕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解题时要注意:频数、频率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但也存在差别:在同一个问题中,频数反映的是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绝对数据,所有频数之和是试验的总次数;频率反映的是对象频繁出现的相对数据,所有的频率之和是1。

考点9: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应用考核要求:

〔1〕了解基本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意计算及其应用,并掌握其概念和计算方法;

〔2〕正确理解样本数据的特征和数据的代表,能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3〕能将多个图表结合起来,综合处理图表提供的数据,会利用各种统计量来进行推理和分析,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研究解决有关的实际生活中问题,然后作出合理的解决。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 ?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 2

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2.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二、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

3.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4.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5.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

三、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

2.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4.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2=n,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5.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方程解与实际问题解的区别。

6.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7.知识框架

四、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

(1)含有一个未知数;

(2)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

(3)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 ax2+bx+c=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

(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时,应满足(a≠0)

3.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初中数学必学的知识点总结 3

1、弧长公式

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的计算公式为L=nπr/180

2、扇形面积公式,其中n是扇形的圆心角度数,R是扇形的半径,l是扇形的弧长.

S=﹙n/360﹚πR2=1/2×lR

3、圆锥的侧面积,其中l是圆锥的母线长,r是圆锥的地面半径.

S=1/2×l×2πr=πrl

4、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圆的切线与经过切点的弦所夹的角,叫做弦切角.

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弦与切线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一、选择题

1.(2014o珠海,第4题3分)已知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3cm,髙为4cm,则圆柱体的侧面积为()

A.24πcm2B.36πcm2C.12cm2D.24cm2

考点:圆柱的计算.

分析: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把相应数值代入即可求解.

解答:解:圆柱的侧面积=2π×3×4=24π.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柱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2014o广西贺州,第11题3分)如图,以AB为直径的⊙O与弦CD相交于点E,且AC=2,AE=,CE=1.则弧BD的长是()

.

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弧长的计算.

分析:连接OC,先根据勾股定理判断出△ACE的形状,再由垂径定理得出CE=DE,故=,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A的度数,故可得出∠BOC的度数,求出OC的长,再根据弧长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连接OC,

∵△ACE中,AC=2,AE=,CE=1,

∴AE2+CE2=AC2,

∴△ACE是直角三角形,即AE⊥CD,

∵sinA==,

∴∠A=30°,

∴∠COE=60°,

∴=sin∠COE,即=,解得OC=,

∵AE⊥CD,

∴=,

∴===.

故选B.

高中学霸数学知识点总结 4

一: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本节主要包括函数的模型、函数的应用等知识点。主要是理解函数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灵活利用函数解答实际应用题。

1、常见的函数模型有一次函数模型、二次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对数函数模型、分段函数模型等。

2、用函数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是:

(1)阅读并且理解题意。(关键是数据、字母的实际意义);

(2)设量建模;

(3)求解函数模型;

(4)简要回答实际问题。

常见考法:

本节知识在段考和高考中考查的形式多样,频率较高,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都有。多考查分段函数和较复杂的函数的最值等问题,属于拔高题,难度较大。

误区提醒:

1、求解应用性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函数本身的定义域,还要结合实际问题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解应用性问题时,首先要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抓住关键词和量,理顺数量关系,然后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二:典型例题

例1:

(1)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0.36%,今存入本金100元,求本金与利息的和(即本息和)y(元)与所存月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计算5个月后的本息和(不计复利)。

(2)按复利计算利息的一种储蓄,本金为a元,每期利率为r,设本利和为y,存期为x,写出本利和y随存期x变化的函数式。如果存入本金1000元,每期利率2.25%,试计算5期后的本利和是多少?解:(1)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y=100+100×0。36%·x=100+0.36x,当x=5时,y=101.8,∴5个月后的本息和为101.8元。

例2:

某民营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根据市场调查和预测,A产品的利润与投资成正比,其关系如图1,B产品的利润与投资的算术平方根成正比,其关系如图2(注:利润与投资单位是万元)

(1)分别将A,B两种产品的利润表示为投资的函数,并写出它们的函数关系式。

(2)该企业已筹集到10万元资金,并全部投入A,B两种产品的生产,问:怎样分配这10万元投资,才能是企业获得利润,其利润约为多少万元。(精确到1万元)。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5

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0和正整数;a>0a是正数;a

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 6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知识点1:同类二次根式

(Ⅰ)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如这样的二次根式都是同类二次根式。

(Ⅱ)判断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1)首先将不是最简形式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再看被开方数是否相同。(2)几个二次根式是否是同类二次根式,只与被开方数及根指数有关,而与根号外的因式无关。

知识点2: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

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理论依据是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只把它们的系数相加,根指数和被开方数都不变,不是同类二次根式的不能合并。

知识点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

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合并的方法为系数相加,根式不变。

知识点4: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方法和顺序

运算方法是利用加、减、乘、除法则以及与多项式乘法类似法则进行混合运算。运算的顺序是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知识点5: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与乘除法则的区别

乘除法中,系数相乘,被开方数相乘,与两根式是否是同类根式无关,加减法中,系数相加,被开方数不变而且两根式须是同类最简根式。

初三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 7

1、矩形的概念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3、矩形的`判定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矩形的面积:

S矩形=长×宽=ab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8

圆的定理: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9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中考数学知识点复习口诀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

符号跟着大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

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不变样。

去、添括号法则

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

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

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一元一次方程

已知未知要分离,分离方法就是移,加减移项要变号,乘除移了要颠倒。

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

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

因式分解

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组,细看几项不离谱,

两项只用平方差,三项十字相乘法,阵法熟练不马虎,

四项仔细看清楚,若有三个平方数(项),

就用一三来分组,否则二二去分组,

五项、六项更多项,二三、三三试分组,

以上若都行不通,拆项、添项看清楚。

单项式运算

加、减、乘、除、乘(开)方,三级运算分得清,

系数进行同级(运)算,指数运算降级(进)行。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候要变号,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

两边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改向别忘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小大、大小取中间,大小、小大无处找。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

大(鱼)于(吃)取两边,小(鱼)于(吃)取中间。

分式混合运算法则

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

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

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

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的交点O(即公共的原点)叫做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轴和y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2、点的坐标的概念

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初中数学必学的知识点总结 9

三角形的外心定义:

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外接圆的圆心。

外心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

1、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2、三角形的外接圆有且只有一个,即对于给定的三角形,其外心是的,但一个圆的内接三角形却有无数个,这些三角形的外心重合;

3、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

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与斜边的中点重合。

在△ABC中

4、OA=OB=OC=R

5、∠BOC=2∠BAC,∠AOB=2∠ACB,∠COA=2∠CBA

6、S△ABC=abc/4R

初中数学必学的知识点总结 10

一.有理数

知识网络:

概念、定义: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7、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9、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在an 中,a叫做底数(base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ht)

22、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显然,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3、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24、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 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25、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 number)。

26、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注:黑体字为重要部分

二.整式的加减

知识网络:

概念、定义:

1、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monomial),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coefficient)。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degree of a monomial)。

4、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polynomial),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term),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constantly

term)。

5、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degree of a polynomial)。

6、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7、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8、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9、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三.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网络:

概念、定义:

1、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还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equation)。

2、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one unknown)。

3、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5、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6、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7、应用:行程问题:s=v×t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盈亏问题:利润=售价-成本 利率=利润÷成本×100%

售价=标价×折扣数×10% 储蓄利润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本息和=本金+利息

四.图形初步认识

知识网络:

概念、定义:

1、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 figure)。

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solidfigure)。

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planefigure)。

4、将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net)。

5、几何体简称为体(solid)。

6、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7、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line),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point)。

8、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9、经过探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公理)。

10、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intersection),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pointof intersection)。

11、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center)。

12、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

13、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distance)。

14、角∠(angle)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15、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degree)的角,记作1°;把一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16、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angular bisector)。

17、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是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com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的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18、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19、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初中数学必学的知识点总结 11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判定1:定义,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2:判定定理: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判定3:若一个三角形30°内角所对的边是某一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长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判定4:两个锐角互为余角(两角相加等于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5:若两直线相交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互为负倒数,则两直线互相垂直。那么

判定6:若在一个三角形中一边上的中线等于其所在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判定7:一个三角形30°角所对的边等于这个三角形斜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与判定3不同,此定理用于已知斜边的三角形。)

初三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 12

考点1: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考核要求:

〔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知道确定事件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关系;

〔2〕能区分简单生活事件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考点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件的概率

考核要求:

〔1〕知道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能判断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事件的大小并排出大小顺序;

〔2〕知道概率的含义和表示符号,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率和随机事件概率的取值范围;

〔3〕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大数次试验所得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

〔1〕在给可能性的大小排序前可先用〝一定发生〞、〝很有可能发生〞、〝可能发生〞、〝不太可能发生〞、〝一定不会发生〞等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事件的概率是确定的常数,而概率是不确定的,可是近似值,与试验的次数的多少有关,只有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才能更精确。

考点3:等可能试验中事件的概率问题及概率计算

考核要求

〔1〕理解等可能试验的概念,会用等可能试验中事件概率计算公式来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会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会用区域面积之比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3〕形成对概率的初步认识,了解机会与风险、规那么公平性与决策合理性等简单概率问题。

〔1〕计算前要先确定是否为可能事件;

〔2〕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过程中要将所有等可能情况考虑完整。

考点4:数据整理与统计图表

考核要求:

〔1〕知道数据整理分析的意义,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这两种收集数据的方法及其区别;

〔2〕结合有关代数、几何的内容,掌握用折线图、扇形图、条形图等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通过图表获取有关信息。

考点5:统计的含义

考核要求:

〔1〕知道统计的意义和一般研究过程;

〔2〕认识个体、总体和样本的区别,了解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

考点6: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

考核要求:

〔1〕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注意:在计算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时要防止数据漏抄、重抄、错抄等错误现象,提高运算准确率。

考点7: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

考核要求:

〔1〕知道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并能用于解决简单的统计问题。

〔1〕当一组数据中出现极值时,中位数比平均数更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求中位数之前必须先将数据排序。

考点8:频数、频率的意义,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考核要求:

〔1〕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掌握频数、频率和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2〕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解题时要注意:频数、频率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但也存在差别:在同一个问题中,频数反映的是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绝对数据,所有频数之和是试验的总次数;频率反映的是对象频繁出现的相对数据,所有的频率之和是1。

考点9: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应用考核要求:

〔1〕了解基本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意计算及其应用,并掌握其概念和计算方法;

〔2〕正确理解样本数据的特征和数据的代表,能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3〕能将多个图表结合起来,综合处理图表提供的数据,会利用各种统计量来进行推理和分析,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13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数字或字母的乘积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任何一个非零数的零次方等于1.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6.多项式的排列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7.多项式的排列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

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向里排列,还是向外排列。

(3)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8.多项式的.加法:

多项式的加法,是指多项式的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即合并同类项)。

9.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以合并,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11.掌握同类项的概念时注意:

(1)判断几个单项式或项,是否是同类项,就要掌握两个条件:

①所含字母相同。

②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

(2)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排列的顺序也无关。

(3)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12.合并同类项步骤:

(1)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2)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13.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1)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2)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3)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14.整式的拓展

整式的乘除:重点是整式的乘除,尤其是其中的乘法公式。乘法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的字母的广泛含义,学生不易掌握.因此,乘法公式的灵活运用是难点,添括号(或去括号)时,括号中符号的处理是另一个难点。添括号(或去括号)是对多项式的变形,要根据添括号(或去括号)的法则进行。在整式的乘除中,单项式的乘除是关键,这是因为,一般多项式的乘除都要“转化”为单项式的乘除。

整式四则运算的主要题型有:

(1)单项式的四则运算

此类题目多以选择题和应用题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考查单项式的四则运算。

(2)单项式与多项式的运算


高中学霸数学知识点总结 14

1、导数知识:导数的考查还是以理科19题,文科20题的形式给出,从常见函数入手,导数工具作用(切线和单调性)的考查,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往往与公式、导数往往与参数的讨论联系在一起,考查转化与化归能力,但今年的难点整体偏低。

2、向量知识:向量具有数与形的双重性,高考中向量试题的命题趋向:考查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律;考查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考查平面向量与几何、三角、代数等学科的综合性问题。

3、开放型创新题:答案不,或是逻辑推理题,以及解答题中的开放型试题的考查,都是重点,理科文科14题。

4、解析几何知识:小题主要涉及圆锥曲线方程,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圆锥曲线几何性质的考查,极坐标下的解析几何知识,解答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圆的知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知识,涉及圆锥曲线方程,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定点,定值,范围的考查,考试的难度降低。

5、函数知识:基本初等函数性质的考查,以导数知识为背景的函数问题;以向量知识为背景的函数问题;从具体函数的考查转向抽象函数考查;从重结果考查转向重过程考查;从熟悉情景的考查转向新颖情景的考查。

6、立体几何知识:20xx年已经变得简单,20xx年难度依然不大,基本的三视图的考查难点不大,以及球与几何体的组合体,涉及切,接的问题,线面垂直、平行位置关系的考查,已经线面角,面面角和几何体的体积计算等问题,都是重点考查内容。

7、不等式知识:突出工具性,淡化独立性,突出解,是不等式命题的新取向。高考中不等式试题的命题趋向:基本的线性规划问题为必考内容,不等式的性质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二交函数等结合起来,考查不等式的性质、最值、函数的单调性等;证明不等式的试题,多以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知识为背景,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命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解不等式的试题,往往与公式、根式和参数的讨论联系在一起。考查学生的等价转化能力和分类讨论能力;以当前经济、社会生产、生活为背景与不等式综合的应用题仍将是高考的热点,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15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有讲究,同乘除负要变向。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别忘要变号。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注意了。

同乘除正无防碍,同乘除负也变号。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大于头来小于尾,大小不一中间找。

大大小小没有解,四种情况全来了。

同向取两边,异向取中间。

中间无元素,无解便出现。

幼儿园小鬼当家,(同小相对取较小)

敬老院以老为荣,(同大就要取较大)

军营里没老没少。(大小小大就是它)

大大小小解集空。(小小大大哪有哇)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首先化成一般式,构造函数第二站。

判别式值若非负,曲线横轴有交点。

A正开口它向上,大于零则取两边。

代数式若小于零,解集交点数之间。

方程若无实数根,口上大零解为全。

小于零将没有解,开口向下正相反。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异号两个平方项,因式分解有办法。

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两平方项在两端,底积2倍在中部。

同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方正倍积要为负。

两边为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一平方又一平方,底积2倍在中路。

三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两端为正倍积负。

两边若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要用公式解方程,首先化成一般式。

调整系数随其后,使其成为最简比。

确定参数abc,计算方程判别式。

判别式值与零比,有无实根便得知。

有实根可套公式,没有实根要告之。

用常规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左未右已先分离,二系化“1”是其次。

一系折半再平方,两边同加没问题。

左边分解右合并,直接开方去解题。

该种解法叫配方,解方程时多练习。

用间接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已知未知先分离,因式分解是其次。

调整系数等互反,和差积套恒等式。

完全平方等常数,间接配方显优势

【注】 恒等式

2、解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没有一次项,直接开方最理想。

如果缺少常数项,因式分解没商量。

b、c相等都为零,等根是零不要忘。

b、c同时不为零,因式分解或配方,

也可直接套公式,因题而异择良方。

3、正比例函数的鉴别

判断正比例函数,检验当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 是与否。

若有还要看取值,全体实数都要有。

正比例函数是否,辨别需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 有没有。

若有再去看取值,全体实数都需要。

区分正比例函数,衡量可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 是与否。

若有还要看取值,全体实数都要有。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正比函数图直线,经过和原点。

K正一三负二四,变化趋势记心间。

K正左低右边高,同大同小向爬山。

K负左高右边低,一大另小下山峦。

4、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图直线,经过 点。

K正左低右边高,越走越高向爬山。

K负左高右边低,越来越低很明显。

K称斜率b截距,截距为零变正函。

5、反比例函数

反比函数双曲线,经过点。

K正一三负二四,两轴是它渐近线。

K正左高右边低,一三象限滑下山。

K负左低右边高,二四象限如爬山。

6、二次函数

二次方程零换y,二次函数便出现。

全体实数定义域,图像叫做抛物线。

抛物线有对称轴,两边单调正相反。

A定开口及大小,线轴交点叫顶点。

顶点非高即最低。上低下高很显眼。

如果要画抛物线,平移也可去描点,

提取配方定顶点,两条途径再挑选。

列表描点后连线,平移规律记心间。

左加右减括号内,号外上加下要减。

二次方程零换y,就得到二次函数。

图像叫做抛物线,定义域全体实数。

A定开口及大小,开口向上是正数。

绝对值大开口小,开口向下A负数。

抛物线有对称轴,增减特性可看图。

线轴交点叫顶点,顶点纵标最值出。

如果要画抛物线,描点平移两条路。

提取配方定顶点,平移描点皆成图。

列表描点后连线,三点大致定全图。

若要平移也不难,先画基础抛物线,

顶点移到新位置,开口大小随基础。

【注】基础抛物线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 16

圆的定理: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9、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17

中考数学知识点:分式混合运算法则

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分式混合运算法则:

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

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

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

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中考数学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知识点总结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知识点1:同类二次根式

(Ⅰ)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如这样的二次根式都是同类二次根式。

(Ⅱ)判断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1)首先将不是最简形式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再看被开方数是否相同。(2)几个二次根式是否是同类二次根式,只与被开方数及根指数有关,而与根号外的因式无关。

知识点2: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

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理论依据是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只把它们的系数相加,根指数和被开方数都不变,不是同类二次根式的不能合并。

知识点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

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合并的方法为系数相加,根式不变。

知识点4: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方法和顺序

运算方法是利用加、减、乘、除法则以及与多项式乘法类似法则进行混合运算。运算的顺序是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知识点5: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与乘除法则的区别

乘除法中,系数相乘,被开方数相乘,与两根式是否是同类根式无关,加减法中,系数相加,被开方数不变而且两根式须是同类最简根式。

中考数学知识点:直角三角形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

☆内容提要☆

一、三角函数

1.定义:在Rt△ABC中,∠C=Rt∠,则sinA=;cosA=;tgA=;ctgA=.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0°30°45°60°90°

sinα

cosα

tgα/

ctgα/

3.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90°-α)=cosα;…

4.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

5.查三角函数表

二、解直角三角形

1.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2.依据:①边的关系:

②角的关系:A+B=90°

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际问题的处理

1.俯、仰角:

2.方位角、象限角:

3.坡度:

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